top of page

郭佩奇

科技藝術作品介紹

2009年進入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,複合媒體組 ; 2012年遠赴法國國立高等布爾日藝術學院交流一年,開始實驗聲音藝術的可能性 ;2012年開始發展《聲音肖像》系列,結合音樂、聲音與視覺藝術探討社會、政治與文化議題。

​李亦凡

動態影像製作-After Effects
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一數學系碩士班畢業,專長為動態影像程式設計、實驗動畫。曾獲得2016世安藝術創作贊助造型藝術類獎、2016台南新藝獎、2013第八屆台北數位藝術獎不分類首獎、2013世安藝術創作贊助造型藝術類獎。

王新仁

聲音藝術表演

王新仁 Sin Jen Wang(a.k.a. 阿亂Aluan Wang),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,專長為多媒體影像設計、互動程式撰寫,興趣是以程序化鏈結的聲音與影像製造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。目前為專職的藝術工作者,作品主要以開源軟體開發,相關作品曾榮獲2012及2015年台北藝術節首獎。藝術創作之外也幫樂團、舞團設計互動影像,2010年後並積極投入OpenLab Taipei的自由軟體推廣活動, 於各大美術館、博物館帶領實作工作坊,致力透過開放性原始碼自由的特性,讓大眾更親近數位藝術,期待音像的美好被更多人看見。

 

林書瑜

互動藝術-Arduino ● 光 ● 馬達

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、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系。作品常以自身經驗的體悟與感受為出發點,含有自然與科學現象的細緻觀察、社會議題與結構狀態的討論辯證,透過DIY自製各種互動感測、影像、機械動力等裝置進行創作。

​黃湧恩

影像創作-攝影技巧與創作+數位剪輯-Premiere

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兼任教師,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學士,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。自2006年起以影像作為創作媒材,熟悉攝影、錄像與剪輯。曾參與2013夢想館序聽影像拍攝,2013北美館30週年館慶影片製作、2014臺北藝術大學簡介剪輯等。專長機具操作、攝影、錄像、影像剪輯後製。

​葉廷皓

科技藝術表演整合實作與介紹
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藝術碩士畢業,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講師。專長為動態影像程式設計、實景投影。作品多聚焦在聲音與影像之間的關聯,並且大量參與台灣聲音場景活動,如超響、師生祭。為台灣少數兼具程式影像與後製動畫能力之藝術家,除了個人作品之外,近年也參與舞蹈與劇場製作以及新媒體藝術商業合作,作品遍及香港、柏林、巴黎、波士頓與葡萄牙。

王俊傑

科技藝術與表演藝術

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副教授,並兼藝術與科技中心主任。1984年開始錄像藝術創作,為臺灣新媒體藝術的開創者之一。曾獲台新藝術獎(2009)、德國柏林電視塔藝術獎(1995)與雄獅美術新人獎(1984)。2000年獲日本「美術手帖」推選為「最受注目的100位藝術家之一」。2002年獲日本NHK電視台製作三十分鐘記錄專輯於「亞洲名人錄」(Asia Who’s Who)全球頻道播映。近期導演科技媒體劇場作品包括:《萬有引力的下午》(2010)及《罪惡之城》等。

張孟豪

戲劇表演-表演藝術+戲劇創作-劇場表演與文本創作 / 魚蹦興業劇團

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 戲劇學系,綽號惡魔,2008年成立魚蹦興業劇團,身懷絕技,擅長翻跟斗,一字馬!除此之外,他渾身還散發一種奇特的表演氣質,喜感中帶著一點無俚頭。

bottom of page